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06 17:15:29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汇总8篇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横折、横折钩”和3个偏旁“山、木、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个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课前收集有关江南的图片、儿歌或诗歌。

2、课件,表现江南风景的民族乐曲磁带,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览美丽富饶的江南,愿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乘坐的交通工具。

出示课件一书上的竹排图及词语(竹排pái)

谁在哪儿见过?(指名介绍)随机学生字“排”。

2、师:请大家坐稳了,我们跟着小明,怀着阳光般的心情,快乐出发吧!

课件二播放配乐课件,小小竹排画中游

刚才我们游览了这么迷人的江南,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

3、师:作者把这风景如画的江南风光写成短短的诗歌,大家愿意读吗?板题提问:读课题后想知道什么?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

2、同桌互谈,相互评价

3、指名试读课文,伺机指导:如“鸟儿”、“绿油油youyou”……

识字

1、自读:在课文中画出的生字。

课件三带有音节的12个生字(新偏旁为红色)岸苗树

2、出示生字:这些带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会认吗?认识哪个就读哪个。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3、观察红色偏旁(学习山字旁,木字旁,草字头),你怎样记住它们?

4、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轮读,并讨论识记方法。

5、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如,唱:今日唱,明日唱,天天开口唱

两:两个人躲在屋檐下)……

6、开火车读无注音生字

课件四生字去掉音节

7、朗读词语:(课后“我会读”中的词)

课件五课后词语

回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课文

2、前后桌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质疑

仔细读文,体会一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写字

1、出示“口、日”,看笔顺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新笔画“横折”和“横折钩”)

2、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写好这两个字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日”字两竖要写直,第三笔在横中线。

3、示范指导,学生练习

4、引导欣赏,自我欣赏,组内欣赏,集体欣赏。

语文教案 篇2

一、背景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交际一词告诉我们,口语交际教学必须是在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这一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创造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氛围,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又能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环境中畅所欲言,丰富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学情分析

本课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画。文中的插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正在创作、讨论自己的画,准备举办一个画展。他们在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还有的正充当小评委,认真地评说着别人的画。画面色彩鲜艳,动感及强。对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孩子们,这样的画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参加交流作品的欲望,从而让他们能发比较自主的态度投入本课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积极地投入到交际活动当中。

三、教学理念

1、为学生营造自我展示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让学生有话想说。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学生能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在比一比,赛一赛的过程当中,在游戏中既享受到了玩的欢乐,也发展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注重指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有话会说。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引导工作,使学生学会说话的基本技巧。在孩子说话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习惯,如:说话要完整、连贯;不要使用方言,要尽量使用普通话;说话时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2、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既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又要让学生学会聆听,还要让他们学会以自己的方式作出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听、说认真,说话发言准确、清晰,说话通顺流畅,态度大方。

五、教学板块:

㈠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以争当小神笔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请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好的画,和小画家比一比。

2、出示小小金话筒,说说谁能当上班里的金话筒。

3、教师出示自己的画并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画,请学生都来当当金话筒,向老师提问,评一评老师的画。通过这一环节为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示范。

㈡多向互动,获得提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自己的画,认真地评一评别人的画。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指导。

2、请配合较出色的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在学生当中再次强化示范作用。

3、在大组或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以无计名投票的方式请学生评出今天的小神笔和金话筒。

㈢展示成果,拓展延伸。

将小神笔所画的画张贴在宣传窗中,请金话筒当小小解说员,向前来参观的同学或家长介绍这些画。使学生 ……此处隐藏4488个字……的字。)

2.观察笔顺、书空。(重点书空“嘴、野”)

3.提醒:

“妈、怀、唱、坏、嘴”是左窄右宽的字。“嘴”的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方,右边的“此”、“角”都要写得扁一些,不能拉长。

“野”是左右结构,左右宽度差不多。左边的“里”最后一笔变成提,不要写成横。

4.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师范写“妈、怀、唱、坏、嘴、野”(边写边分析左窄右宽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讲一个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6.生描红写字,师巡视。师巡视,提醒坐姿、执笔姿势。

7.反馈。将写完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放到展示台上师生互相评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硬笔习字册》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和全文的主要内容。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陶醉、断断续续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各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

①学会本课书的生字新词。

②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梗概。

第二课时:

①了解《月光曲》的谱写经过。

②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③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情引起的联想。

第三课时:

①检查指导片断练习。

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

③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

(一)提出单元训练重点

分辨事物和联系(板书:事物和联想)。

(二)简介贝多芬,导入新课

板书:9.月光曲

(三)讲授新课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①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板书:听、琴声)

解释:断断续续。

②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因为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③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弟俩的谈话声)(板书:谈话)(请一学生读这段话)

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这段话的含义。侧重分析随便说说的含义。

④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⑤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

⑥他为什么弹琴?(他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坐在钢琴前面脸很清秀的盲姑娘。听到皮鞋匠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这家人贫穷,但爱好音乐)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贝多芬强烈的同情心。板书:同情)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

怀着这种感情,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板书:弹第一首)。

⑦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解释:纯熟、感情多深。)

⑧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这位先生的确弹得很好。这样纯熟的技艺,这样深沉的感情,只有贝多芬才能做到。当时贝多芬正在镇上演出。贝多芬没有直接回答,他想到了什么?(板书:激动)

⑨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琴声)(板书:第二首即《月光曲》。)

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①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

贝多芬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为了描写这环境,文中用了个什么词?清幽。解释:清幽。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环境。让学生说出,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板书:月光、琴声)知道这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板书:事物)

②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象看到什么?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的海面是平静的。微波粼粼,洒遍银光。(板书:月亮初升的海面出示图①)

(月亮越来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宁静被破坏了。

③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板书:波涛汹涌的大海,出示图②)看到这些现象是由月光、琴声产生的联想。(板书:联想)此时乐曲的弹奏是怎样的呢?(放录音,老师范读,学生体会)

④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

(睁得大大的眼睛。恬静神情安静。本文指心中舒适)

⑤乐曲弹奏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没有?为什么?(他们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看到兄妹完全陶醉在他的乐曲中,尤其是给盲姑娘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贝多芬也激动万分,哪个词可以看出?(飞奔)

⑥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花一夜功夫记录下这首曲子。板书:记)

⑦记的是什么曲子?(板书:《月光曲》)

⑧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要创作《月光曲》?(没有)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板书:激情)

(四)归纳小结

归纳本课三个要点,并强调单元训练重点。用以联系后面几课。

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听弹记),是《月光曲》的谱写经过。(板书:谱写经过)

②按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感情的变化。(同情激动激情)

③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文章中运用事物和联想这种知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写文章时,我们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从而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写文章时,在记事中,加上自己合理的联想,能使文章深刻、感人。(板书:深刻,感人。这就是二者结合的作用。)

分辨事物和联想,是这课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种知识,在这个单元的《小音乐家杨科》、《一幅壮锦》和《读写例话》几篇课文中还要进一步学习。并把它运用到写作中去,使这种语文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五)练习

1.学生朗读《月光曲》8、9自然段。

2.布置片断练习:《贝多芬回到客店》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样想。请写一段话。

要求: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贝多芬在追记时,眼前可能出现了什么景象。在写事中加入恰当的联想。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汇总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