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细读课文,读懂本文主要描写的是水多、船多、歌多,水美、船美、人民的新生活美。读好这三种多、三种美。
3、背诵课文。
4、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读好这首诗。
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水乡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
活动练习设计:
自学活动
朗读活动
讨论交流等活动。
板书设计:
╱水
水乡歌─船多
╲歌
一、导入、揭题。
常熟是我们的家乡,这一带称为江南水乡,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称它为江南水乡吗?水乡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唱水乡的歌。板书:水乡歌。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正音。
qú
千条渠一箩清波万只驳池塘装满
像新生活白帆咱
①齐读。
②找出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③去拼音,开火车读。
3、再读,要求:看看有几小节,读通课文。做到不添、不漏
不破、不错。检查,分节抽读、评议。
4、同桌互读,相互检查。
三、刚才我们读通了课文,下面请大家来试着读懂课文,把你弄懂了的意思读出来。
(一)、第一节
1、自由练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检查。
①板书:水乡多
你把写水多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评议)
老师帮助学生体会水多,读出水多。看图体会水多,并理解渠。把写水多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千、万、一个连一个、处处)再自由练读句子,抽读、评读。
②、再读“处处绿水荡清波”,问:还能读懂什么?
辅助练习,看图理解水美,学生自练→抽读→评读,读出水美。
③、反复读1、2句,说说读懂了什么?(一问一答,师生一问一答反复朗读,读出问的语气和回答的语气。)
3、齐读,读出水多、水美。
(二)、第二节
1、自由练读,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并试着读好这一小节。
2、交流,板书:船多
说说你从哪句话里读懂了船多,看图理解“驳”。从哪个词里读懂了船多?
3、抽读第二节,评读,说说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4、读“白帆片片……”问:除了读懂了船多,还读懂了什么?看图理解船美,并读出船美。
5、齐读第二节。
(三)、第三节
1、自由练读,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并试着读好这一小节。
2、板书:歌多,说说你读懂了歌多,是从哪句话里看出来的?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
3、这些歌唱的是什么?水乡人民的新生活是怎样的?(展示画面理解新生活)
4、自由练读,抽两名学生练读,评议是否读出水乡人民的生活美满幸福。
四、小结:
水乡歌这首诗一共有三小节,主要讲了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同时赞美了水乡的水美、船美、歌美,人民的新生活美好。看谁能完整地读好这首诗。
自练→抽个别学生读→评读
五、背诵:
1、下面我们看着画面一起来歌唱水乡,歌唱水乡水美、船美、生活美。
2、抽个别学生背。
六、总结:水乡的多、水乡的美还多着呢,真是千首曲,万首歌,唱不尽咱水乡新生活。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歌,只是千首万首歌颂水乡人民新生活的歌曲中的一首歌,所以题目就叫水乡歌。
七、作业:练习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2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 ……此处隐藏13359个字……中,第一课都有对本次活动的铺垫。如搜集了关于地球资源、鸟类生存状态、绿色工程、身边的环保小事等资料,积累了相关的词语,句段和表达方式。这次综合活动即可以组织成一堂环保主题的班队会和一次设计创办,环保宣传报的竞赛。
教学目标
1、开展系列环保活动,提高认识、增强实践能力。
2、通过阅读及系列环保活动,体会环保的重要性与责任感。
3、激发学生由环保意识转为参与环保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开展系列环保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倾听家园的呼唤,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完成《综合活动》,开展有关环保的一系列活动。
二、完成《综合活动》,提高认识。
㈠走进家园。
1、展示交流:小小导游介绍自已知道的名山大川的优美景色和生态环境。并展示与大自然交朋友的图片,照片等资料。
2、简要说明:小小博士介绍鸟儿的生活习性方面的趣闻和鸟儿对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㈡倾听家园的呼唤。
1、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空气、河流、绿树等所遭到的人为破坏与污染。
2、展示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鸟类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
㈢身过的环保小事。
1、引发讨论:说说该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动手保护我们的家园?
2、以小组接力的形式,每人写一件我们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环保小事,然后全班交流。
3、把全班学生写出的环保小事整理成环保行为规范,在教室内张贴。
㈣筹办环保宣传栏。
1、讨论宣传栏标题。
2、小组内合作讨论确定宣传栏的内容,汇集、资料、设计版式。
3、学生汇集准备的资料,确定讨论后的版式方案。
4、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
三、总结活动评价。
对各组的环保宣传报张贴进行展示、评比。
四、课外延伸。
每人出一张环保宣传的手抄报。
五、布置作业。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
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
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
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小学语文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人与集体的关系.
重点:学习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难点:学习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教具:图片
学具:字卡
相关知识点:运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教学突破点:生字的字音字形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朗读儿歌,这么多的标点符号你们喜欢吗?让我们把它们请到教室里,书本里,我们一起来看书。
二、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
2、练习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学习认识的生字。
出示生字。
2、学习学会的生字。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拴、芝、重、引、考”学习“略”
读一读省略号说的话。
学习“章”
出示字谜“早上站立”
读第6自然段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特色作业设计:
区别字组词 略( )拄( )芝( )
胳( )住( )之( )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重、考、弓、引”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1、读一读
指名读
你有不懂的词语吗?
你用什么方法弄懂它?
2、讨论
我们在书中找一找都有哪些标点符号,看看它们都有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3、背一背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设计:
1、今天的空气真新鲜
2、哇 好大一棵树
3、春天来 花园里的花开放了 有红的 白的 紫的 黄的 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板书设计:
标点符号的争吵
思考 引人入胜 不可开交 反驳敲锣打鼓 连蹦带跳 断章取义 断断续续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写字
1、四人小组说说易错字或要注意的地方。
2、抽说:
区别:淹──掩官──管早──旱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
3、书写。
三、作业
回家听写。
〖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策略
西门豹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设计总理念】
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尝试以“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的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我们所面对的主体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我的目的就是要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这堂课我尝试将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按学生问题的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力图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力图将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给学生以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激发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方法的欲望,努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
说明:第一课时,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造成邺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较之以往的第一课时只注重生字、词语的练习要灵活得多;学生也肯定比以往要主动、积极得多。因此,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在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