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陶校长演讲教案

时间:2025-11-03 08:47:23
小学五年级语文陶校长演讲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陶校长演讲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陶校长演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陶校长演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会认2个二类字,理解有关新词。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4、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

教学工具

1、 课文配套录音带。

2、 话筒,录音机录制磁带,

预习要求陶行知资料,“学做真人”演讲稿。

演讲稿四人合作一份。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 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 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

(1)自读

(2)通读正音

(3)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 )、( )、( )、( )

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 ),( )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 )的好习惯,争取在( )取得( )。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讨论书写要点。

2、归类写字: 左右结构: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 ( )炼( )彼( ) 葡 ( )练( )履( )

4、完成习字册。

5、抄写词语。

  小学五年级语文陶校长演讲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9个生字,会认1个,理解有关新词。学会用“即使什么也什么”、“既要什么也要什么”造句。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好习惯。受陶行知先生真人真事、情真意切的熏陶,引导学生激情诵读。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利用演讲稿,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精读全文,弄清演讲主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心聆听陶行知校长的演讲。你对陶行知有哪些了解呢?

生全班交流,师予以补充。

2、了解演讲的特点,初认识演讲稿的格式。

3、谁知道陶校长的演讲重点想告诉大家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弄清陶校长的演讲重点。

结合课文质疑、交流、理解。是哪四问?陶校长是怎么把这些问(转载于:陶校长的演讲)题说清楚的呢?这“四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来学习第一问。

(二)诵读第一问,感受健康身体的重要性

1、指名读第一问,引导学生读出亲切的语气。

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

2、默读圈画出关联词句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什么有了什么才有什么,否则什么

(对比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提出希望,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

5、诵读本段 理清层次

总结:(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诵读第二问,学问的重要性

1、首先我们来看看设问的是什么?(自己的学习有没有进步)

2、找出解答(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3、标出关联词:因为什么有了什么才能什么

4、找出怎样做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5、希望:这样我们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6、读读背背,复述。

(四)自学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交代方法。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说说这两段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最后一段

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课文的最后一段,陶校长再次要求我们养成每天四 问的好习惯。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找出关联词,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

(六)以诵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诵读 (点评 评比)

(七)总结课文内容

1、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

2、学生浅谈自己的上课收获,及其以后如何更好地鼓励自己、鞭策自己。

板书:

2、 陶校长的演讲( 每天四问 )

健康→寻求幸福 实现理想

学问→造福社会

工作→培养责任心 锻炼能力

道德→社会稳定 国家发展

  小学五年级语文陶校长演讲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达到正确和熟练,了解演讲的特点。

2、学会生字词,练习写正确,写好字。

3、弄清文章层次,知道“每天四问”的内容。

学习重点: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是分几方面 ……此处隐藏6840个字……稿的特点、格式。

4、检查初读情况,适时指导朗读和书写锻、炼、垒。

5、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演讲的内容是什么?文章可分几个部分?

三、精读感悟,研析结构,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研读第一问,感悟学法。

(1)交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2)抓关联词,解决为什么问。出示没有关联词的句子,让学生填词后领悟健康的重要性。

(3)从陶校长提出的希望,说说你将怎样做。

(4)指导朗读

(5)小结第一问的结构形式:问什么

为什么问

希望怎么做。

(6)出示列表,指名填表。(填第一行)

问什么为什么问提出希望

2、根据列表,自学第二四问。自主性学习诊断。

提示:理清层次,抓关键词语朗读体会。

3、交流反馈:抓以下几点:(1)读好问句

(2)找关联词语,体会为什么问

(3)结合提出的希望说说自己的打算。

4、用之所以是因为,因此的句式把每天四问简洁的概括一下。

四、精读悟情,发展性诊断练习

1、任选一问,读出自己的体会,可以说、演、背。

2、组织复述其他三问。

五、总结迁移,自主性练习诊断(选做两题)

1、从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方面谈谈学习收获。

2、迁移训练:以某一天为例或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文中四问作答。

3、自选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可小组合作,通过群体诊断与矫治,写一篇演讲稿,准备演讲表演。

  小学五年级语文陶校长演讲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语《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身,以此激励和鞭笞自身不时进步。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操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以和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学法指导”这一核心,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读;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想像,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发明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情积淀的四重境界。

为此,我从师生两方面做好如下准备:

师:小黑板、投影片、录音带《双手和大脑》

生:搜集陶行知的有关资料(用以扩大预习范围,降低难点、激发兴趣、了解背景)。

三、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揭题板书后,首先在由弱渐强的《双手和大脑》乐曲声中简介陶行知,可以达到消除情绪性学习障碍的目的。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发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身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格式。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细读悟理

(l)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局部可分三个环节:A提供自学资料;B个人尝试练习;C小组交流反馈。

根据重、难点和第一课时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资料:

自读“四问”,分组学习,利用列表理情层次后,再抓关键词朗读体会。

(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感悟情。这局部采取教、扶、放的方式,也可为三个层次A导读“问身体”;B导学“同学问”;C自学第三、四问。

A导读“问身体”。

a交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b抓关联词,解决“为什么问”。具体方法:先出示没有关联的句子,学生填词悟理后,再适当引导。要想实现高尚的理想,必需(怎么办) ,否则(会怎样) 。

c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说说“你将怎样做”,变被动的接受为主观上的积极探索。

d指导朗读。

e总结学法:据问题,找句子。

读句子,画词语。

读词句,悟情理。

B导学“问学问”。

a尝试自学。

b交流反馈:

①读好问句;

②找关联词,体会“为什么问”;

③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讨论“你将怎样做”并适当拓展延伸;除了课文上说的,你还有哪些好方法使自身的学问进步?

c强化迁移:

①读出自身的体会;

②再次强化总结学习方法。

C自学第三、四问。

a按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四问,作标志准备提出不懂的问题。

b组织交流:点播关键词,练习课后练习

4,谈谈内容,读读课文。

2、精读悟情

(1)任选一问,读出自身的体会。可以说,可以演,可以读,也可以背,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胜利的喜悦。

(2)组织复述其他“三问”。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可以利用第六小节总结“四问”,协助学生体会“演讲”的感情,并且利用演讲等方式,指导读出这种亲切、关切、保护和充溢鼓动性感情的语句。接着,协助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一步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然后,进行迁移性训练: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回答。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身这几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安排的课外作业是:继续搜集有关陶行知的资料,准备召开“我眼中的陶行知”知识交流会

《小学五年级语文陶校长演讲教案(精选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