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语文教案

时间:2025-08-15 19:22:32
琥珀语文教案

琥珀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琥珀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琥珀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出示树脂图片)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我们称为(板书: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也叫作琥珀。(板书:琥珀)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琥珀有关。不过文中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琥珀,而是一块奇异的琥珀。(补全课题)谁来读课题?谁能读好课题?

二、感受奇异,大胆推测

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近距离的描写,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苍蝇、蜘蛛)

2、琥珀的种类很多,有蜜珀、花珀、血珀等。其中包裹昆虫的琥珀称为虫珀,也叫灵珀。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绝无仅有,珍贵之极。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预设生: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一天,一只苍蝇在树林里飞累了,停在一棵松树上。一只蜘蛛看见了,想把苍蝇当作美餐,于是它慢慢爬过去。正当蜘蛛扑过去的时候,一滴松脂落下来,把两个小东西一齐包在了里头。

注: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4、 对于他的推测有什么不同意见?

根据你们的推测,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发生在蜘蛛、苍蝇间的一件事。那么你们的推测与作者有何不同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文中哪几节写了这个故事。

三、学习1-8节,正确复述故事

1、文中有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媒体出示:飒飒、掸掸、拂拭、黏稠

2、这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读准多音字)

媒体出示:树干、重重包裹、当作

3、刚才同学们轻声地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哪几小节写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4、就请学号是1——8号的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对照刚才你们推测的故事,在不同之处作上记号,等会儿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找的不同之处最多。

5、你们推测的和作者推测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交流不同之处)

6、你觉得这些地方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写呢?

如:一万年前和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 大松树和松树 一个夏天和一个夏天的晌午 一大滴松脂和一滴松脂

师:看来作者用词很准确,写得也很生动。

7、那么还有哪些内容是你们没想到,作者却写到的呢?就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找到后,也请作上记号。(交流没有推测到的内容)

8、你觉得这些内容是不是一定要写?

如:松脂继续滴 太阳火辣辣 远处有海等

师:可见作者推测得合情合理而且十分严密,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个特点。

9、就请同学们根据板书提示,再来说说这个故事,尽量做到推测严密合理,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小声准备。

课后小结

四、小结复习

1、齐读全文

2、按下列词语的先后顺序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看见 想象 推测 知道

琥珀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琥、珀、嗡”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拂拭、挣扎、怒吼、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

这是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的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学生们观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2.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怒吼、松脂、灰尘、拂拭、美餐、划动、晌午、热辣辣、淹没、挣扎、成千上万、冲刷、断绝、泥沙

推测、详细、情形

3.指名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生动、具体地记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的科学依据。)

教师提示:按“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①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②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③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就是文中的那块琥珀,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又是怎么样形成的,我们下 ……此处隐藏9584个字……

四、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

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琥珀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琥珀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

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2.收集有关琉璃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黄河象》的叙述顺序。

《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琥珀》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琥珀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