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闫美玲,来自金茵小学。今天我主要说说《学会感恩》这节课。
一、 设计背景: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人类感恩的美德一直在延续。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特殊,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还有不少的学生令人遗憾地成了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我们身边,这些现象比比皆是: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一点儿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等等,不知感恩父母。为了把中华民族感恩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下去;也为了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所以,我设计了《学会感恩》这节课。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感恩意识。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
难点: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三)时间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环节:
1、故事导入,渗透话题。
2、倾诉心声,感受亲情
3、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4、创设情境,体验亲情。
5、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6、行前站,做一做。
三、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具体的内容,我采用了故事、测试、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渗透话题。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启发他们思考,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上课,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同时去见上帝,问上天堂的路怎么走。上帝见两人饥饿难忍,就给他们一人一份食物。一个人接过食物,甚是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而另一个人接过食物,却无动于衷,好像别人就应该给他似的。于是,上帝让那个说“谢谢”的人进了天堂,另一个人则拒之门外。被拒之门外的人很是不服:“我不就是忘了说句‘谢谢’吗?”上帝说:“不是忘了,没有感恩的心,就不可能说出谢谢的话;不知感恩的人,就不知爱别人且也得不到别人的爱”那个人还是不服:“那少说一句‘谢谢’差别也不能这么大呀?”上帝说:“这没有办法,因为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铺成的,上天堂的门也只能用感恩的心才能打开。”讲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上帝为什么让那个说‘谢谢’的人进了天堂,另一个人则拒之门外呢?”这正是这节心理课要讨论的要点,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懂得: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感恩的理解,初步了解感恩就是感谢别人给予你的恩情。
(二)倾诉心声,感受亲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应该感恩的人莫过于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础,只有爱父母,才会爱老师、爱学校、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格。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父母作为切入点,找了一些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图片(出示)这些图片是孩子们生活的缩影,可以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一下过去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学生一边看,我一边叙述:“同学们,是妈妈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哑哑学语,又到上学读书,这期间少不了风风雨雨、磕磕碰碰,同学们在这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啊!父母是一把屎一把尿的养大你,想想生日时父母的祝福,想想生活中父母的关怀,回忆一下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刻,想想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再回忆一下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刻。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讲一讲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事例,说一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心理健康课对老师来说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说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的机会和场所。课堂上,我为尽量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说出他们的心声,在感知、倾诉、明理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检查、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用实际行动关爱父母。
(三)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正面事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但是,反面事例运用好了更能给学生以警戒和启迪。所以这个环节,我从生活中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反面事例(出示)。小学生的情绪很容易激动,看了这则报道,可能会说出一些偏激的话,“小良真是太没良心了!我真想揍他一顿!”面对这些情绪化的孩子我会及时引导他们:“小良确实太让人生气了,但是我们揍他一顿能解决问题吗?假如小良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理智地面对现实,学会冷静地处理问题,帮助小良改过自新,从小良身上汲取教训。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良,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体会到父母心灵深处对自己的期望,感悟亲情,从而学会感恩。
接下来我准备了一个亲情小测试(出示),让学生从这个小测试中懂得做子女的不仅要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该懂得回报父母的爱。我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请闭上眼睛想像,假如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面前,此刻,你最想为父母做些什么呢?”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唤回学生爱的良知,把亲情回报付诸于行动,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四)创设情境,体验亲情:
心理健康课上,无论多么精彩、多么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学生亲身的体验,只有体验才会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感悟。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出示)。我先让同学们选一个最舒服的姿势,然后闭上眼睛,想像此 ……此处隐藏5311个字……美!池塘里有红色鱼儿在水草中,来回的窜来窜去。”
师:“小朋友让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夜晚的月下美景好不好?”
教师带幼儿朗读《月光幻想曲》。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1)为什么诗人会说,“让肚子里藏着嫦娥的微笑。”“让口袋里装着桂花的花香?” 老师总结:因为在神话传说中,月亮上栽这桂花树,还住着嫦娥。
(2)请小朋友们简单的诉说有关嫦娥、桂花树的传说。
4.教师带领幼儿跟着优美的音乐朗读散文诗。
五、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有月亮的晚上,请家长带着幼儿散步,找找月光,用好听的句子说月光还在哪里发光。
说课稿 篇5一、述教材:
《海燕》安排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这一单元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在多情的作家笔下,寻常植物,风雨雷电,浪花海燕……这些壮阔而美丽的形象,都能化成充满激情的文字,深深的打动我们的心。
二、述教学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①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学习本文使用的典型写作手法,如象征、对比和烘托等
②过程与方法:抒情诵读。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能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历史背景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述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为:由于全诗感情浓烈,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学习品味积累文章用词及一些典型的写作手法,如上面所说的象征、对比和烘托等。
难点为:理清本文的象征意义的基础上,拉近文章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文章中能“读出自我”——结合实际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述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
1.加强朗读。通过朗读这首散文诗,对“海燕”的形象有一定的把握。
2.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帮助学生深入地把握海燕形象。
3.淡化象征手法的学习。通过象征手法突出海燕的艺术形象,淡化文章的政治色彩,拉近与学生距离。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述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文文字浅显,他们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大部分的理解。但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相隔较远,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激发活跃的思维,调动表现欲望。适时的引导,是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完善自己的情商一次绝好机会。
五、述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1、 多媒体展示一组狂风暴雨的大海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看到这样的场景,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设计意图:感爱环境的恶劣,为海燕出场做序
2、多媒体继续展示,海上飞来一只海燕,引发学生思考:海燕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要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出来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海燕有一个基本的轮廊的认识,为课上分析其形象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诵读——感知课文
1.观看文章的朗读视频,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听读, 注意停顿、重音、语速,把握感情。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音乐旋律智能,在音乐的伴随中感受情境,想象情景,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整体感知文本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奠定本文的朗读基调——赞扬而激烈,营造出一种激昂热烈的课堂气氛。
2.个人表情诵读。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借助符号和文字,标注全文朗读要领提示,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设计意图:在听读视频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奠定本文的朗读基调——赞扬而激烈,营造出一种激昂热烈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海燕形象的理解。
3、自读揣摩,圈点批注。文章--------中我读到了海燕的-------(品质)”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的注意力由朗读逐渐转移到对文本的理解上,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作也准备。
第三环节:精读——赏析文章
1、思考:文章是怎样来表现这只海燕的?圈读三幅图中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把握环境逐次变化对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抓住描写海燕的关键语句,圈点海燕神态、声音、动作的词句,体会海燕英勇无畏、愈战愈勇的英姿,理解其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体会海燕英勇无畏、愈战愈勇的英姿,把握环境逐次变化对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2、小组合作交流:如果将这三个乐章用乐器表演出来,会选择什么乐器?节奏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三个乐章紧迫急促的节奏,进一步感受海燕的形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思考并交流 :课文既是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等水鸟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比较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面对暴风雨的不同表现,挖掘海燕形象设置的典型意义,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
4、多媒体展示本文的背景资料,讨论明确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体会本文象征手法的内涵,突破教学重点。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仿写 :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天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假如我是( ),我将对( )说:( ),因为( )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发散思维,是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地人生态度,完成教学难点。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阅读郑振铎《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六环节:结课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送学生一句话: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在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罗曼罗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