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

时间:2025-08-12 19:22:35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1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结合操作、讨论交流,来探索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计算不进位加法。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体及摆小棒的直观演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说学法:课堂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从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这环节主要是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比较以下两组式题的不同点,突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1) 40+2 50+3 20+5 60+1 50+4 40+3

(2)40+20 50+30 20+50 60+10 50+40 40+3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开始我以新学期第一天发生的事“发新书”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已找出图中的相关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根据本节课教学需要,从学生提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本课有关的具代表性的两个问题:(1)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作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指出35+3是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式子,35+30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式子,从而点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35+3时,在小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一个同学出35,另一个同学摆出3,通过讨论如何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讨论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来,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算式里发现先把个位上的5和3算出来。计算35+30时,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摆小棒理解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从算式里发现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来。最后总结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让学生读一读,加深记忆和理解,为下面的实践应用打基础。

(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紧扣教材,挑选了教材中相关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四道针对性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速计算—拓展思维—实际应用”的作用。

(1)例题后的“做一做”,尝试完成让学生说说算理,目的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

(2)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分组比赛,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目的让学生知道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好处,使自己计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设计了一题判断题。这题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判一判对错,从分析原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我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把数学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习知识作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会简单自我评价学习的成果,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说教学评价】

这节课从实践应用检测中,前两题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题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小组合作比赛形式进行检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2

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能分清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不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初步的归纳能力。

说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主要能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说教具:

为了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我准备了磁性小黑板,和小木棒,(有磁性的)10捆和9根,这小木棒是针对学生已熟悉且用过的教具做准备的用它来进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不同。

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采用演示操作小木棒的过程,一道学生观察、并进行比较,找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理,让学生懂得十位加十位的初步认识,为今后的二年级学习前大下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我不仅演示操作,让学生观察,了解两位数加以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启发学生根据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归纳、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规律,掌握它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按照新课程要求来进行,首先是复习,安排一道口算题,并且口算题的内容 ……此处隐藏6855个字……算方法。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较能力。

3、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媒体演示:停车场相继开来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设问: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式?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例题,学生从中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提问:你们知道45+30=多少?我先让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然后学生自我探索算法,然后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2、再全班汇总算法,交流时边媒体演示边请学生讲解:先将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起来,先算40+30=70,再把7捆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来,再算70+5=75,最后再请学生

复述一下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3、整理算法: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不管十个十个数,还是摆小棒,或者是拨计数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

4、学生练习:36+20 30+56 33+50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这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交流45+30各种算法,从动手操作教具,到脱离实物思考,使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1、谈话:根据刚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样算吗?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交流算法。

3、教师整理算法,媒体边演示操作过程边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5和3想加等于8,再40和8合起来是4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8,40+8=48,强调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4、学生练习:65+2 3+56 26+3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师生共同得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个是基本练习(直接口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2个练习是游戏——给燕子找窝(学生带头饰,根据卡片上题目的得数找相应得窝)。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第3个练习时应用练习(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习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形式多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9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习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习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