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时间:2025-08-17 13:01:32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鹅的故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1

说课:

一、说教材

《天鹅的故事》是上海市二期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众天鹅在老天鹅奋不顾身的带领下齐心协力与恶劣环境抗争的故事。课文以天鹅的啼叫声贯穿,描述了三幅画面:一开始交代由于反常的天气变化使湖面再次上冻,致使一群北归的天鹅陷入绝境;在危急关头,一只老天鹅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身体扑打冰面,众天鹅在它的感召下同心协力砸破冰层;最后终于摆脱了危机,众天鹅共祝胜利。文章赞扬了老天鹅奋不顾身、顽强坚韧的品质,也写出了众天鹅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可贵精神。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字词教学并不可以放松,但在词语的设置上并不能是单纯的读几排,读正确,而是应该读有联系的词,有明显特征的词,读与文章主线有关的词,读对课文理解有提升的词。因此,我特别设置了这样四组词语。

第一行:“呼啸”、“胸脯”、“窟窿”

第二行:“腾空而起”、“重重扑打”、“昂首挺胸”动作

第三行:“怔住”、“齐心”、“欢快”神态

第四行:()的啼叫

()的欢呼声叫声

()的劳动号子

第一行是教会学生通过字形记住词语,第二、三、四行是在读正确、找对词语的基础上,找寻规律,发现他们分别描写了天鹅的动作、神态和叫声,在这里,我提醒学生关注作者的行文思路,我们在学习描写动物的课文时一定要关注这些表示动作、神态和叫声词语,并告诉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关注。这样的字词教学更扎实、更有效。

刚跨入三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分析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始终处于局部的范围,在整体阅读上稍有欠缺,如何抓住课文的主线,深入阅读课文,是这一时期的薄弱环节,教师在课上要多加训练,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完整,联系前后文思考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铺设梯度,例如:

那么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一个有关天鹅的什么事呢?请大家根据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填空:课文讲述了在()情况下,()带领()去(),结果()的故事。

这里运用根据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简易难度。再通过去除填空,简化成看着板书概括,成功做到由扶到放。

再比如:品读勇士破冰,感受老天鹅的勇敢、顽强环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带着动作读,不少同学读出了感觉,读出了感动,再指明学生读,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被老天鹅的品质所打动,再和学生一起配合读,通过老师煽情的过渡,帮助学生感受老天鹅的奋不顾身,最后问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们眼前浮现出一只怎样的老天鹅?联系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学生有话可说,有悟可谈,立足文本,从文中谈体会,谈感想,淡化了难度,在学生分别发言后,老师再进行概括,最后敲定板书,学生也更加深了印象。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力求知识、技能与能力,方法、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本课中的生字新词,通过观察部首学习“呼啸”、“胸脯”、“窟窿”,通过动作学习“腾空而起”、“重重扑打”、“昂首挺胸”,通过关注天鹅的神态学习“怔住”、“齐心”、“欢快”,学习作者通过动作、神态、叫声三方面来刻画动物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重点词句,体会语言内涵,读懂天鹅三次叫声的不同含义,感受天鹅为生存而奋不顾身、齐心协力的精神,在说话练习和作业中进行反馈。

3、态度情感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患难与共、相偎相依、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感恩生命的道理。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和带着问题进行思考。

四、说教法

巧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写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要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更切合文本。

如:在学习老天鹅用自己的身体撞击冰面时,教师用语言和动作把学生带入情景,要求学生用动作演示天鹅,扑打桌面表示扑打冰面。学生全情投入,与老师的配合朗读深情并茂。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老天鹅头晕了,眼冒金星了,但它还是拍拍翅膀,艰难地站起来,它又一次腾空而起……老天鹅的翅膀和胸脯受伤了,流出了殷红的鲜血,但它还是坚持着,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它再一次腾空而起……

煽情的文字很快将学生带入老天鹅的那种奋不顾身的精神中去,自己敲击的触痛又帮助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老天鹅的不畏牺牲,一举两得。

五、说学法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根据别人的发言,来充实自己的想法,并且把句子说完整。

这堂课中设置的说话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非常有帮助,原因在于说话练习的答案不唯一,学生思维不固定,发散想法,思维碰撞往往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如:最后部分对叫声的内涵理解,透过这阵阵欢呼声,你似乎听到了天鹅们在说些什么?

所有的天鹅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好像在说:

学生思路得以打开,他们可以针对老天鹅的身先士卒表达对老天鹅的敬意,也可以针对众天鹅的齐心协力进行表扬,也可以对他们一起,这一群破冰勇士的精神进行嘉奖,也可以简单的表现出情绪的宣扬,这样的题型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也达到了分层让学生提升语言素养的要求。

六、说实施

在进行教学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即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做好了预习工作,在课堂上才能有所得,在教学开始时,教师抓住三次啼叫,让孩子们反复轻读揣摩:天鹅为什么啼叫?表达什么意思?然后,将《词句活动室》中的想象题结合进来,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进行体会。教学中,尤其关注老天鹅破冰部分和天鹅群齐心协力共同破冰的场面。引导学生理 ……此处隐藏13418个字……在默读中想象天鹅们看到老天鹅破冰后的反应;让学生在默读中回顾故事,探究老人封枪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首先揭示课题后,接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在于读词语,有学生提出易写错的字,指导书写。

初读课文,加深字词的理解,通过初读了解学情,继而提出自己的疑问,继续培养学生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理清文章的脉络。

这一环节安排在第一课时,旨在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读通课文,体现很多专家提出的“强化初读,延迟开讲”的精神。教师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只有文本语言在学生的口中活起来,才能在学生的脑中活起来。这一环节的扎实与否,决定了下面的感悟是否顺畅。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直奔重点,体会“破冰勇士”的精神

导入:斯杰潘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并且被深深打动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在学生的交流中,我相机出示第五段文字(“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他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1、读懂老天鹅的动作,感受力度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继而引导学生抓住“胸脯和翅膀”、“腾空而起”、“石头似的”相机点拨,例如在学生理解“腾空而起”时,让学生或是联系生活实际,或是做动作,体会老天鹅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以“腾空而起”加大下落的冲力。再如体会比喻句“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时,启发学生通过“天鹅美丽优雅的与坚硬的石头的对比”,感受力量很大,全然不顾自已。

2、读懂老天鹅的心声,感悟“勇敢、奉献”

同学们读懂了老天鹅的行动,然而你们可明白它的心、它的情?你们就来做一回它的代言人吧。老天鹅啊老天鹅,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老天鹅对天鹅群体的责任感,使他忘记了疼痛,全力一击!

3、配乐朗读,齐读。

这时让学生闭上眼睛,伴着我提供的音乐中,在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一只勇敢奉献的老天鹅形象出现在眼前,此时再来朗读这段文字,那种对老天鹅的敬佩尽在其中。

(二)发挥想象,感悟“齐心协力”的画面

面对这样一个舍身为群,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学生一定深有感触,这时将学生引入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继续运用上段中边读边想的方法抓住“裂开、一条……又一条、扑打”等词去领略“破冰勇士”的风采,去想象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的画面,并创设一个小情境“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继而出示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通过指名读、评读、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充分感受到天鹅那拼搏团结的精神。

(三)回顾故事,探究老人封枪原因

1、出示斯杰潘老人的话。标出两个“挂”字。

2、从这两个“挂”字你明白了什么?

3、默读回顾课文,想一想是什么让斯杰潘老人从此封枪?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对语言材料的感悟是多元的。”此处,让学生自已去发现、去表达,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小练笔,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读写特点。这样的小练笔是对文本语言的初步模仿,也是学生的再次创作。这样的小练笔费时少,收效大。因此,在课末,我安排学生进行练写。可以提供校园生活中齐心协力的照片,如拔河等,把教材编写的理念落到实处。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预设如此,在真正实施时还要“因学定教”,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天鹅的故事》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而又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文章情节感人,令人深思,同时又能给人以启迪。文章语言优美,款款读来,使人对这群可爱的鸟儿顿生喜爱之情,是一篇朗读训练的好教材。课文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文章。课文中描写天鹅破冰的场面,既有典型场面描写,又有整体场面描写,是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惜动物的思想感情,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说教法、学法

1、先从整体把握课文的情节,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老天鹅及天鹅群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2、通过朗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3、朗读感悟、自读自悟。

4、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破冰

二、新授

1、本文三次写到天鹅的叫声,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天鹅叫声的语句,朗读揣摩:这三次叫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叫声表达了天鹅怎样的内心世界?2、交流。

第一次:

(1)交流出示:这时,从一大群天鹅。

(2)理解清脆)

(3)指导朗读。

(4)这清脆的啼叫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表达了天鹅怎样的内心世界?自由朗读三、四小节,把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画出来。

(5)交流:

(6)小结。

(7)指导朗读。

第二次:

1、指名读第二次叫声,注意破折号要延长。

2、交流讨论:这叫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读五、六小节,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组织交流。指导理解破冰勇士。指导体会天鹅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和团结拼搏的可贵品质。

4、指导朗读。

第三次:

1、引读。

2、指导学生抓住昂着、挺着胸、来体会天鹅们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的心情。

3、指导朗读。

4、引读最后两小节,说说我为什么放下了枪?5、总结齐读课文。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鸟也很可爱,说说理由。

四、作业

学了课文,你一定很感动,你想对老天鹅说些什么?请你把他们写下来。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