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一、说课内容简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20课《纸船和风筝》,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二、教材解读:
(一)文本解读:
《纸船和风筝》讲的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讲了小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又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吵架,最后两人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又和好如初。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对于这样一篇文章,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
另外本篇文章有两大特色:首先这是一篇童话色彩浓郁的文章,生动有趣的场景和通俗浅显的语言易于让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其次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通过对此类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沟通。
(二)、文章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从识字五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课文是本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通过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
3、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二)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四、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为学生创设多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五、教学设计:
(一)、实物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贴实物纸船和风筝。
2、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3、指导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纸船和风筝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读生字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在游戏中巩固生字,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读文识词,通读理解。
1、学习1—6自然段
(1)自读1—6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
(2)指名交流。师随机板书:快乐、幸福
(3)指导朗读“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当小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上这两句话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
(4)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5)齐读1—6自然段。
2、学习7—11自然段
(1)自由读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飘荡、漂流,分别写在纸船和风筝的实物下方。
(3)联系实物,比较识字“飘、漂”,你是怎么记这两个字的?
(4)用“飘荡、漂流”造句。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实物,联系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区分同音字“飘、漂”的形和义,并且力求做到识用结合,用“飘荡、漂流”造句。)
(5)指导朗读,读出小松鼠和小熊难过得心情。
师:小松鼠和小熊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心情一定很——
生:难过、伤心。板书:难过
谁能读出小松鼠和小熊现在的心情?
(6)指名读,齐读。
(7)最后他们和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指名读,小组读。
(8)齐读7—11自然段。
(四)、解决难点,深入理解。
1、指名读11节,既然小熊愿意和小松鼠和好,小松鼠应该很高兴,为什么还要哭呢?而且是高兴得哭了,他又在高兴什么,哭什么呢?
(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这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可能会多样化,也许小松鼠是在为小熊又愿意和它做好朋友了而高兴,也许它是在为自己首先和小松鼠和好而高兴,也许它是因为害怕小熊还愿不愿意和它做好朋友而哭泣,也许它在是担心小船会不会顺利被小熊收到而哭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 ……此处隐藏15246个字……埃?娣蹲约旱挠镅浴=?徊浇?⒆帜阜?庞刖咛逵锞车南嗨屏废啊4佣?⒒印坝锞掣琛钡恼嬲?饔谩?/p>
这样的设计,主要通过情景的创设,点燃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能够读准拼音。利用表音表形图帮助学生记忆。加强字母的识记。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认读,规范语言。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形图,同桌讨论,找出图中与字母相似的地方,同时还可借助电脑形象演示,说说这些拼音的笔画。
3、再一次展示情景图与音形图,小组合作编写顺口溜如:“圆脸蛋,弯发梢,阿姨阿姨aaa:大公鸡,喔喔喔鸣,嘴巴圆圆,大白鹅,浮绿水,扁扁身材eee“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运用低年级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并结合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在编写顺口溜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激烈的讨论,形象的演示,学生不仅认识了形,还了解了拼音的笔画组成。
(三) 玩玩游戏、再认读
1、 看看老师的口形,猜猜拼音,猜对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2、 摘苹果游戏:读准的小朋友得到一个苹果,并出示画外音(鼓励的话)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个个趣味盎然的游戏中跃跃欲试,乐学不彼,把学拼音当作一件快乐的事,真正达到了以“趣”导学的效果。
(四) 字母宝宝住楼房
1、 根据互动的原则,教师请学生做老师,讨论讨论这些拼音的笔画是怎样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书写,然后再描红,提示描红的注意点。
这样教师与学生的换位互动,体现了“双主体”的和谐交融,同时,教师形象直观地展现描红经过,防止孩子在描红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写a时强调半圆要圆润,教写时要圆润,教写e时要一笔写成,分布匀称。
2、 做做手指操、深呼吸,播放舒缓的歌曲,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这是学生开始练习写字的起步阶段,关心握笔和坐姿,注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过于紧张的心理。
四、说板书 a e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洁明了又美观大方,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所教的内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一、说教材
《称象》这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事。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的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是小学语文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课。在本单元中以“幽默与智慧”为主题,每一则故事中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它们能带给人很多的思索,启迪我们智慧和幽默来自于观察和思考,来自于知识的积累。
根据课文内容以及教材特色、儿童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要求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的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教育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3、继续学习默读。乐于并且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其中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用水的浮力来称象的知识是本科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中要努力使文章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本着以上目标,紧紧围绕教学要求和重难点,我认为教学本课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称象》一课是一篇传统课文,重难点应放在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理解上。
其次,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设计利用简单的课件和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在课前准备好教具:水槽、水和大船、大象模型还有石子、天平等。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会配合学生的回答做直观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重点。
再次,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第四,我还采用自主发现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较大的自主权。于是,我设计了“你还能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的问题,让学生在学文的同时,动脑筋思考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五,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将是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本课时教学中,我融汇了以下几种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曹冲的称象办法时,我设计让学生四人为单位结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找出曹冲称象的步骤,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继续练习默读的读书方法,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把时间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能够有所理解,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在分析比较中领悟。让学生比较官员们与曹冲的办法谁的办法好,好在哪儿?就是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
大胆质疑。学生之间互教互学,教师适时点拨。
四、说教学思路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巩固生字词。
2、快速读课文,回忆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称象办法的巧妙
其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如:
“大火共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分别是谁想出来的?曹操满意吗?”
“曹冲的办法是什么?具体步骤又如何?”
“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结果如何?”等。
教学中,我还配合着动手操作、试验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展开讨论
以船代称,用石头代替大象,曹冲的办法真是太妙了!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指导学生领会本课中心思想。
(四)拓展训练
“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办法?”这个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教材的研发与利用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在《称象》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故事中,品读语言,体验智慧故事的情感与内涵,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