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工程》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因工程》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因工程》说课稿1一、说教材 :
高中生物选修3第一章基因工程,是选修3整本书的重点,它是其它几个章节的基础。而其中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又是该章节的重中之重,是本专题的核心,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难点多,内容杂,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尝试分析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及基本操作程序。
2.情感态度目标:
①通过对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的理解,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朴实观念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前沿技术有更深刻的了解。
②通过对四步基本操作程序的具体操作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建立起知识创造价值,知识为人类服务,使人类生活质量更好的美好愿望。
3.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技术,追踪社会热点,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合作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难点:
1、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大肠杆菌生产出人的胰岛素,如何设计。
2、目的基因与载体的结合。
四、说教法、学法 :
教法:结合了直观教具(图片),多媒体教学,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由此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体现其自主性。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能力,增强理解力。讨论分析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自主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讨论、分析、综合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并得到其所需信息,培养归纳、比较、综合能力。让学生学生动手制作重组DNA分子,让学生得到实践,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1.导课:
提问复习上节课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内容。
1、基因的剪刀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基因的针线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基因的运输工具是什么?
指出:利用这些专用工具,怎样完成基因工程呢?
2.引出课题: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3.进入教学过程:
(1)设计问题情境,指导读书: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软化番茄,到底是怎样获得的呢?它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实现呢?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组织讨论,得出基因工程的四点基本操作程序,通过这种学生自学和讨论来概括本文的重点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并可以提高分析、归纳其所得信息能力及交流能力。
(2)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依次讲授新课: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图,了解基因工程的四点基本操作程序,然后讲第一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先补充何为目的基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办法:反转录法,化学合成的办法。
其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讲这点之前,让学生模拟制作重组DNA分子,展示自己制作的重组DNA分子,各有几个切割位点?露出几个黏性末端?如何拼接上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模拟拼接,加深学生对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认识。最后,我再总结指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首先要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把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由四个部分组成: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
最后在讲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只讲方法(借鉴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的途径)和过程(运载体为质粒,受体细胞为细菌等)。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主要讲检测(通过检测标记基因的有无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和表达(通过特定性状的产生与否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六、说教学反思(略)
《基因工程》说课稿2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和学习。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科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第一章《基因工程》。由于本节课为高三一轮复习课,我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教材中本章一共为四节的内容:第一节介绍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第二节介绍基因工程的基因原理和技术;第三、四节分别介绍基因工程的应用和前景。经过整合后我将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基因原理和技术为主干,通过以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抗虫棉为实例,重点突破工具酶的使用等技术问题,这样既节省了复习的课时,避免了教师重复新课内容的嫌疑,又使知识富有体系,能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抓住主干知识,使整块知识能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内复习完整。
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分析学习任务。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先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出示),让学生课前先阅读任务单上的一篇题为《揭秘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过程》的文章,让学生有兴趣并且带着问题去学习这部分内容。
制定教学目标,还需要知道学生的现有情况和学习需求。我运用访谈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以及学习需求,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分析信息,探明学情如下:
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比如,从能力来看,学生感到知识杂乱,理不出线索,从情感来看,学生对基因工程的知识还是很感兴趣的,希望老师提供直观的学习情境。
这就为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制定教学目标,还需要依据课程标准。然而,课程标准并不能直接作为教学目标,因为它难以评价、难以据此作为教学流程设计的依据。因此,必需对课程标准进行合理解读和处理。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流程,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我认为引导学生结合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培育过程(PPT展示)回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为主线,并由此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出每一步操作的精髓,进而通过分析每一步关键操作,各个击破重点、难点和考点;同时结合高考中经常出现的关于转基因抗虫棉的试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应用。按照这样的思路,形成知识体系。每个概念要素适用怎样的行为动词呢?根据概念要素的作用和地位,我确立了对应的行为动词。通过什么条件来实现呢?依据学情和教学条件,我制定了行为条件。我期望学生达到怎样的水平呢?用行为程度来界定。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 ……此处隐藏3557个字……/p>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组织讨论,得出基因工程的四点基本操作程序,通过这种学生自学和讨论来概括本文的重点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并可以提高分析、归纳其所得信息能力及交流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对本文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从思想上对本节课内容有个最初的认识,从而带动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基因文库,PCR技术,基因表达载体如何构建等,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处理所面对的难题来解决本文的难题。这个过程大约用十分钟。
(2)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依次讲授新课: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图,了解基因工程的四点基本操作程序,然后讲第一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先补充何为目的基因?原核生物基因结构与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区别。接下来讲解第一个步骤: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办法: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PCR扩增技术:概念,原理,前提条件,过程;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办法:反转录法,化学合成的办法。
接下来第二个步骤: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讲这点之前,我先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模拟制作重组DNA分子,让一个学习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重组DNA分子,指出哪种颜色纸张代表质粒?那种颜色纸张代表目的基因?各有几个切割位点?露出几个黏性末端?如何拼接上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模拟拼接,加深学生对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认识。
最后,我再总结指出:大家手中拿的自己亲自动手做的重组DNA分子,就类似基因表达载体,蓝色纸片代表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质粒,只有一个切割位点,露出两个黏性末端;红色纸片代表目的基因的形成,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有两个切割位点,露出两个黏性末端;把红色纸片黏合到蓝色纸片的中间,黏性末端碱基互补配对,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就形成一个重组DNA分子。
强调指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首先要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把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由四个部分组成: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这部分内容大约要用三十分钟讲授。
六、作业:
最后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后面的两个步骤,练习册中相关内容要独立完成。
七、板书设计 :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什么叫目的基因?原核生物基因结构与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区别。
2、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
①基因组文库
②部分基因文库:cDNA文库
3、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①概念
②原理
③前提条件
④过程
4、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1、目的:
2、组成:
3、过程
《基因工程》说课稿4一、说教材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第6章第2节。本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基因工程的理论部分,第二课时为针对安全性问题的讨论。本次说课为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前面第一节学习过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后,学习人们是如何定向地、快速地改变生物性状的一种方法。本节课也是在讨论当下热点话题——转基因安全性问题。可以说本节课对培养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中参与社会生活和个人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此时的学生,已经学习过DNA分子的结构,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势与不足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时的生活里也或多或少的对“转基因”这一名词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如何操作的,以及怎么看待转基因生物尤其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还没有自己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应该对于学生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讲解这部分的时候要注重运用比喻的方式,组织学生积极思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基因工程概念,辨别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说出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2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3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五、说教法学法
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答、讨论、读书指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引导同学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有怎样的优、缺点。针对这些不足,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在一种生物上产生特定的性状呢引出课题。
2、新课教学
通过多媒体展示转基因抗冻西红柿的实例,解决上面导入的问题。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基因工程的原理部分我打算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和操作步骤等基本概念。
难点部分的基本工具我会用形象的比喻,将限制酶比喻成基因工程这场“手术”的手术刀、接受手术的是DNA分子,并且让学生们注意概念里的两个“特定”,可以结合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讲解。将DNA连接酶比喻成缝合刀口的针线,将运载体比喻成抗冻基因进入西红柿细胞之前要搭载的“大巴车”。运用语言直观的同时,我还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在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这部分,我还是利用这个例子不变,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示操作步骤。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语言互相说一说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加深学生对基因工程原理的理解。总结需要学生注意的部分,比如,比目鱼上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剪切,这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就可以碱基互补配对,再用DNA连接酶连接起来。将重组的DNA分子导入到西红柿的细胞里,这里用的词是“导入”等等专业性术语的介绍,规范学科术语。还有让同学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都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等一些细节问题。
接下来是基因工程的应用部分,围绕作物育种和药物研制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我打算让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我还在大屏幕展示更多、更新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下热点话题的态度。进而引发思考,人类是否可以为了“一己私利”,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地球上的生命人类创造的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危害整个生物圈,包括人类自身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反思结束第一课时的内容。
3、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巩固。
4、布置作业
作业部分我留了开放式的作业:阅读教材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准备下节课全班带着这样的议题展开辩论。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包含了本节课的全部核心知识点,尤其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以及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