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17 17:15:28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5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

也许是出于我的喜好,喜欢富于浓郁感情和唯美意境的文学、艺术作品,喜欢感受它们并体验它们。于是,不论什么课、什么教学内容,总也要从中渗透对学生体验性的训练,希望他们拥有一双敏锐的双眼和一颗善感的心灵。

犜诮萄磐谣《一去二三里》的过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与学生共体验。当学生能对词语进行解释并理解之后,我出示教学挂图,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这是相当简单的问题,学生个个能讲。趁他们讲得正欢时,我马上把思维角度一转,说:“原来,这篇文章就是一幅画呀!这画美吗?美在哪里?”因为有过美术欣赏的基础,学生的回答体现了一定的美术功底。清清说:“色彩很美,有绿的树,红的花,五颜六色的!”听到这里,还有人补充道:“五彩缤纷的!”陆明伟说:“造型很多,亭子的屋尖是翘翘的,小山的背弯弯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大树和小草小花。”许可说:“摆得很好看,有的亭子高,有的亭子矮,房子也是这儿一家,那儿一家,还到处开满了鲜花!”还有的学生甚至讲到了如果图中再画几座小桥,天空画上飞翔的小鸟就更美了。我小结道:“啊!如此美丽的画,你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喜欢!”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我成功地引导他们站在画外人的角度欣赏了童谣所描绘的美丽地方,实现了感官上的初步体验。这一客观存在的形象概念,为下一环节抽象的想象体验做下了铺垫。

犗衷谘生的思维都局限在了这幅画上,紧接着我就要带领他们走进这幅画,走进这个世外桃源。于是我再次扭转思维,教室里回旋起轻柔的小提琴曲,我用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娓娓道来:“闭上眼睛你能想象这样一个地方吗?就在不远处,冒着炊烟的几户人家错落地掩映于绿树红花之中,让人感觉到了一股温暖涌入心头,真想快快走到人家去。一路上抬头望去,小巧玲珑的亭子零星分布在眼前的山上山下,要是从那儿向远处看去,该有多么美妙的景色啊!要是坐在那儿品上一杯茶,乘上一会儿凉,心里该有多么惬意啊!当我们走进村庄,到处开满鲜艳芬芳的花朵,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轻轻地闻一闻吧!”听到此,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嗅了一下鼻子。然后,我关掉音乐,提示大家张开眼睛,问:“现在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牬蠹艺先恐后地告诉我,王子明说:“老师,我都不想走了!”毛毛说:“我还看到了山和水在一起,水像风儿一样轻轻地流动,大树就像绿影子!真是太美了!”晓增说:“我想去最高的那个亭子上向下看看美丽的景色!”……“我真想去这个美丽的地方呀!”这是许艳发自内心的声音。第一次听到学生说这样美的句子,表达能力也似乎提高了不少。看来,这一环节,我又通过营造优美的语言氛围,成功地引领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体验了其中的意境美。 犔逖椤兑蝗ザ三里》,从画外入画中,由形象到抽象,我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得到了美的体验。并且,我也看到,良好的体验能带来精彩的表现。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2

《识字一》这个单元,是继学习拼音之后,第一个识字单元。本课《一去二三里》是这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又注意采取韵语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认字,受到美的熏陶。体现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本课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重在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和“去”和“里”这两个汉字。

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一个情境,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丁丁和明明他们约好要到郊外去旅游,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在语言发展中识字。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生字,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请学生看图说话,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随机教学字,这样使学生的识字教学与语言的学习同步。即发展了语言又认识了生字。

3、活动中学习巩固识字。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天性好动,活动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活动及时复习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十个数字生字。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存在的不足之处:

巩固生字应创设一定的语境,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我在本课时的生字巩固中,教学设计得比较呆板。局限于本堂课的“语言场”,只是请学生认一认本课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先请学生认一认带拼音的生字,接着拼音朋友回家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继而分小组比赛认读,开小火车认读。从形式上来看是比较多的,但与其它语境的联系就没有了。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识字,并在识字中不断强化语境。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3

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课中总要抽出两三分钟时间来做做操放松放松,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后面的学习。在一学期的实践中我发现,课中操不仅仅是做操,它完全可以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在活动中巩固所学内容。只要设计巧妙,效果会非常好。

现就我所授课谈谈几种课中操的设计方式。

一、动口多的课,让学生动动手。

拼音教学,一堂课几乎都是读,内容难免有些枯燥,孩子稚嫩的嗓子也有些累,如果还是设计唱歌、跳舞来休息,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我设计了几套动手的操。

1、让学生准备好纸,课中用手撕出新学的拼音字母。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2、自编了一套动手课中操。点点头,摇摇头,转转头;抓抓手,摇摇手,摆摆手;伸伸腰,弯弯腰,弯弯腰

二、配合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

例如,我教《一去二三里》一课学习完一到十的生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学生把两手摊开放在桌上准备好,我用生字卡片出示哪个字,学生赶 ……此处隐藏15978个字……小树,还有许多小动物住在里面。”

同学们越说越起劲,说到后面,他们就说到了十个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势,还说到了他们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别是当他们说到十个小朋友不同的姿势时,我很意外,没想到他们观察得这么仔细,说实在的,当我看图时,我没去注意图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势。

因为这个环节的时间的延长,这堂课没有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未完成并不影响同学的整体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同学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这堂课根据同学的学习热情、考虑、灵感改变了原先的优秀教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教师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开放课堂,尊重同学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同学打破我们的预设,让我们在师生互动中多一些即兴的发明,使我们的课堂更充溢生命力!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3

第一课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饶有趣味的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说说插图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一去二三里》,接着请他们读一读童谣,用铅笔圈出本课的生字。因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认识了,因此教起来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比较顺利。而就童谣本身来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已经能背诵,但存在朗读拖沓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纠正,不过效果不是很好。看来,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慢慢来的工作。就整篇课文来说,我认为难点在于字的书写。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书写是从这节课开始的。在认识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导孩子们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告诉他们字不要写得“顶天立地”。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写字还是很有兴趣的,一笔一划写得可认真的。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字写得不够好,就一直擦,直到写得自己满意了为止。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同时告诉他们一笔一划看清楚,找准位置再写,这样就不会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里》这节识字课就这样上完了。从整体来所,条理比较明晰,结构也相对较为完整,但是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还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绍课文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而不是单纯地为识字而识字。“绘声绘色”地上好一堂课,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4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讲语文课《一去二三里》。主任,威校和组内老师来听课。

课应该说讲的很有趣,仅仅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四十分钟的课虽然没有课间休息,但是因为创设的各个情境很符合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孩子们听课并没有觉得累。自我感觉讲的还是不错的。从课的设计,到实施。从我的引导,到孩子们参与和表现都是很棒的!特别是识字后拓展,孩子们刚刚结束拼音学习生字,在掌握的词汇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我出示了一道拓展题,也是积累题:()帆风顺()龙戏珠()阳开泰()面八方()湖()海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然后填数字。我说()帆风顺就有同学说出一帆风顺,因为这首诗中就是学习一到十的文字。这个同学就是严书搏!他词汇量很大,知道的很多,填上来好多次,当我说道什么龙腾飞的时候,就有好多同学知道后边填什么了,这也是一种类推啊!我当时很高兴,不是因为我课讲的怎么样,而是因为这些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也都在发散,真的很好,一点就透。

接着看课文的古诗,再读文时有个小朋友出了点状况,这个同学是田**!我叫同学们读课文,他把手举的高高的,我就叫他,他是背下来的,不过有听认真的同学举手说他读错了一个地方,我一定要评价啊!就说找出错误的同学听得认真,田津赫同学几乎是背下来了,这点很好,不过他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要求,我说要照着课文读,希望你下次要认真倾听!”他马上问我:“老师什么是认真倾听?”我一听,这孩子怎么回事?之前我很早就在读课文的时候说过认真倾听这件事,而且不止一次,怎么现在还问我这个问题,但是我还是细心说:“认真倾听就是在别人读的时候,你要听着读得是哪个字,眼睛就看到哪个字,耳朵就听到哪个字,心就想到哪个字,你读的时候要是指读就好了。可是他没有说啊,恩之类,而是接着扬起幼稚的天真的小脸问我:“老师什么是指读啊?”我有耐心的告诉他什么是指读,在解释指读的时候又说到一个词,他又问我哪个词什么意思,总之是没完没了。因为有老师和领导听课,我有些生气了,觉得他这个时候有些故意捣乱。就放下脸子生气委婉的批评了他。他坐下之后心情很不好,后半节课没有再举手。也许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小插曲,所以这节课听起来还是很不同,至少给人的印象深刻。

课后我们老师们在一起讨论这节课,也提到了这个小男孩的表现,邹老师说他当时一定是下不了台了,因为他以为一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结果还被人挑出了错误,老师还批评了自己,没面子就一个劲的问一些问题。我觉得这样的想法也很有可能,如果当时我能换另一种做法,或者温柔的说:你这么聪明会自己想到答案的,或者再说:你现在听老师讲话,不说话,听老师讲话就叫倾听,你能做到吗?会更好,也不至于打消他积极性,其实他思维很好,我很欣赏!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5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首先要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进入意境。通过利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

其次我再一次出示古诗,请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古诗,再读课后生字三遍。然后请他们在诗中找出生字划圈,读三遍,再全诗读两遍。这个设计,首先学生能整体感知全诗,再通过读准字音认读生字,就着将生字放回具体语境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全诗,同时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理解。然后指名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其他孩子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为一读得是否准确,二你觉得哪句诗句读得最好?哪句诗句还读得不够的,你来试试看。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对整首诗的意思我并没做多大的解释,个人认为看图说话时孩子已大体对诗句的意思有所了解,在此环节就不必重复了。

第三,本篇课文的教学是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重要的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因此,我从田字格的结构教起,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写字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最后,配乐诗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古诗的教学并不是一蹴就成的,诵读、理解诗意还需要多次的教学才能很好地落实下去,尤其是朗读,怎样读出韵味,还需要深究探讨的。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