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老人院观后感(通用10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飞越老人院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篇1老人都是容易感动的。老人都是脆弱的。或许武断,但是大多如此。
这个时候的他们是七零后,是八零后,是九零后。他们声音听不见,他们口齿不清话说不明,他们腿脚不麻利走不快,他们老年痴呆卧床不起。他们有自己的儿子,他们的儿子是某某集团CEO,是大律师,是大医生,是学校教授,但是他们依然在疯人院一样的老人院里面"安享晚年"。并不是一定要描绘一个病态的老年人还有树立一个不孝的后代给大家看,只是事实上的确有很多的子女在口口声声吼着责任的时候却把老去的父母当成是一个负担。
在电影进行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时候老周和自己的孙子在夜晚的河边聊天,老周讲了一个麻雀的故事给他的孙子听。麻雀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迈的父亲在和儿子聊天时候像是假装痴呆一样问儿子站在树上的鸟儿是什么,连续问了三次。儿子不耐烦的告诉说是麻雀,最后一次回答甚至吼起来了。这个时候老父亲眼里面噙着泪,从自己的荷包里面拿出一本日记本,上面记录着这个年轻的儿子小时候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父亲带他出去郊游的事情,那个时候,儿子天真的问着父亲树上的鸟儿是什么,父亲高兴的说那是麻雀,儿子每问一次父亲就欣喜的回答一次,说不出有多幸福。讲完故事之后老周的孙子给了老周一个拥抱,爷孙俩都哭了。
全社会,都应该为我们的老人们做点事情。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不能不顾一切的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再去哀叹,人老了不中用了。而是需要每一个儿子,每一位女儿,莫要觉得给了自己的老父母每个月六百块就以为是尽到了孝道,莫要觉得把自己的老父母送去了老人院,就是尽到你们的责任了。他们要的不是六百块,要的只是你在身边,哪怕只是一年短暂的一两次,他们都心满意足了。
我看着他们表演都不自觉的笑了。是真心的笑,幸福的笑。我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他们可以飞跃老人院,不光是老人这样,任何时段的人都不能过得太安稳把梦想搁浅,尤其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我们更应该是这样。他们告诉我要跟着自己的心走,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要去迈开第一步。走着走着。我也会在者不自觉中,找到我们自己了。
再多的误解都会化解的。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子女荣华富贵而自己的老父母却没有落脚之地。这是一种变态畸形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该要改善而且必须要改善。
愿他们就像奔驰的骏马一样,老骥伏枥,却志在千里。拥抱生活去,在阳光下,在河流边。放声大吼放声大叫,该忘得都忘掉,这才叫幸福。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篇2关山老人院门口,硕大的几个粗体大字: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街市,让老人院的外墙,少了些宁静,多了些喧嚣;少了些亲情,多了些孤独。
老葛是老周的好友,他们曾在一起工作几十年。彼此之间,感情很深。这次,由于老葛家里出了些变故,没有留居之所,他只好登门拜访老周,看能否留住几宿。幸好,有老友的慷慨之举。最终,虽在养老院,却有一席之地用于安身,也就知足了。
生活中的满足,往往并不能抚平内心深处久藏的波澜。与儿子,孙子之间的矛盾,始终是老葛心中的死结,二十年来,重未解开。还好,在养老院里,乐活一族的老人不在少数,给这个原本死气沉沉的地方增添了不少新鲜劲儿。
这群“70”“80”“90”后可有娱乐精神了,他们总想着法儿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充实而不那么单调乏味。原因很简单,只想让欢乐带走寂寞和孤独。因为子女的工作繁忙,这群乐活族们少了他们的陪伴,也只好自我武装,装得开心快乐些。
说也奇怪,当我们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问过上百次的问题;可当父母老了,我们却离之远远,只是一味的责怪父母们记忆不好,老是问一些重复的问题。
当我老了,
我要牵着你的手海边踏浪,
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汐;
当我老了,
我要开着车与草原的野马驰骋,
听风声,听马鸣,
当我老了,
我要给你一个拥抱,一句祝福
当我老了,
我要面朝大海,唱年轻时的歌谣
这都是父母的心愿吧!在年轻时,他们完全放下自己的梦想,为了子女而劳碌奔波;在年老之时,还有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可以追寻最开始的梦想,却得不到子女们的支持。
在电影《飞越老人院》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在我活着的时候,我就想走出老人院,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就算死了也无怨了!(一个经历过世事沧桑的老者,对于生命终结时所抱有的最后期盼。)
看到这句话,是不是很像你当年离家出走,开始自己人生之旅时所大放的厥词:我就是要出看一看世界,就算我身无分文,我也要出圆自己的梦!(一个初出茅庐,未经世事的毛头小子,对于开启崭新生活的励志宣言。)
是啊!其实他们的愿望很简单:有个亲人陪伴,哪怕在公园边坐着数落秋天的落叶;哪怕在湖边,看水中的倒影;哪怕就你我之间,诉说那小城的故事。
不要当我老了,就当你我同在之时:可否与你相拥,我们一起看日出,我的父亲母亲!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篇3飞越老人院电影开始后,温馨的画面和老戏骨们自然的表演让我知道名字只是一个噱头。一群年岁已高的老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家人们送到了老人院,身体的每况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独让他们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担心和院长的管束他们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由生活的权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议,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体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当他们设计的节目博得了大家的笑声,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到节目现场去参加表演的信心。商量过后,他们的想法虽然遭到了家属和院长的反对,老金和其余老人们仍旧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买了一辆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辖,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欢呼,活出了他们想要的激情,脱缰的野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让我想到了这群老人们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轻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们也应该比年轻时更热爱生活。
这部电影里的老人们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们的矛盾。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泪。老金在参加超级变变 ……此处隐藏7741个字……美”的真感情越是会发展开来吧。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篇10影片开始就有种肃然沧桑的凄凉,老人院的老人们,吃着各式的药丸,打着盹的,喝着奶瓶的,测着血压的,做着复件的,自己扎针的,洗着已经枯槁的身体的,洗牙套的,哆嗦着拿着茶杯喝水的,互相搀扶着过马路的。
一个模仿节目开始了老人院的飞跃。他们整日的呆在阴冷空窄的老人院里,只好自己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点乐趣。这个看似心情总是亢奋的老周,不过是在转移和掩饰疼痛,这是影片后来才慢慢讲述的。
老葛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老人的典型,晚年被儿子撵出自己的房子,得不到儿子对于亲情的无限关爱,最后只落得带着一箱行李和一盆花去投靠当年的友——老周。
当他深夜被邻床老人的梦呓吵醒时,他定是不习惯的,可是他当时并没有爆发出情感的波动。可是当他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失禁时,他想到了自杀,到这时他的情感才强烈而狂放的迸发出来了。那句“老了连张自己的床都没有”顿时就让我泪湿了双目。大半辈子的光阴,到最后连自己可以安心养老的地方都没有。
在老周和其他老人的帮助下,老葛有了自己专属的木质无漆的床铺,还有印有“葛”字的枕套和被套,他看着那些,噙着泪水再三道谢,然后是无言。这沉默如此温暖而动人。
老人们不甘寂寞,编排麻将,还各出己见的提意见。这样多方面持久的锻炼还算是有了些成效。
重阳节,老人院里不是爱心志愿者,就是老人们的亲人们。老葛的儿子和孙子的对段关于钱和罪对话可算得上惊心。老人们安慰老葛说,至少他的儿子和孙子都还健在,至少他还有钱留给后代。
麻将节目因需到天津被院长驳回了,说是路途遥远,不安全,院方是要承担责任的。最后的争执结果是需要所有家属的签字同意才能同意。聚集家属后,表演了这样一个俏皮而有新意的节目,引得全场大笑,因为最后的时候突发情况,影片的矛盾推上了高潮。
老人们在院方和亲属的反驳里失去了斗志,同时老周的病情也开始明显化,他的心绪在此得到了最大的表达,这反倒让老葛有了坚持的信念,只为帮助老周完成最后的心愿。
在老葛的呼唤里老人们重新选人,重新编排了节目,这些都瞒着院方,然后又偷偷的去编排和安排日程,在这中间,老葛终于得以有机会对孙子诉说了往事,孙子心里关于爷爷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在不出老人院的老人们的假装吵架下,他们几个要表演的老人顺利的出了城。还有两个自告奋勇参与的,一个是把老周当成老伴的老太太,一个是坐着轮椅的老人。
老人们欢快的出了城,走出了他们从没有出过了天地,分外兴奋,只是老周的病情还是没能隐藏住,只得休息。解决生理问题的时候,老人们调侃老周去帮老奶奶拉裤子的拉链,这平淡而细微的其实也是一种简单真实的幸福。
在院方和亲属发觉老人们不在院里时,又急切的追赶。院长在车上对一个老人的儿子和老葛的孙子说:“我们的父母现在都有70岁左右了吧,我们假定他们还能活20年,以我来说吧,我每年只有春节那几天回家过,其实也就是五六天,但是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是两三个小时,五六天是十几个小时,二十年是两百多个小时,想想就觉得可怕,总觉得二十年还很长,可是这么算起来,我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也剩十几天了。”这样恐怖的数值真的不敢算,更不敢想。然后他们都是无言,这静默里有无尽的惭愧和反思。
老人们甚至还和年轻人拼车技,还以为别人是找茬的。他们沉醉在美丽的自然里欢唱,甚至还配合失忆的老奶奶到河边野餐,他们放肆的在大草原上疯狂。他们佩服老奶奶活到一定境界,该忘得都忘了,不该忘得都记着呢。老周还随手采了一束花给老奶奶。
他们想劝阻他们回头,可是老人们一意孤行的坚持着,抱怨着自己一直都没机会说出的肺腑之言,以一种玩笑的网络常用语结尾,最后他们没有拗得过这群执着的古董们。院长要求一起去才放心,那个失忆的老奶奶竟然分了一株花给院长,真怀疑她的失忆是否属实。
在大草原上彩排,在蒙古包里喝酒,老人们和藏民融为一体,其乐融融,在空旷的空间里悠远绵长。老葛给孙子讲父亲和儿子关于麻雀的对话。曾经在哪里听过这个故事,再听还是不禁没有忍住眼泪,到此已经不知道哭湿了几张面纸了。孙子听后很是触动,给父亲打了电话,把电话转给爷爷,可是爷爷竟不知道该从何开始,沉默后挂了电话,爷孙两人无言相拥,父亲只听到了电话断掉的“嘟嘟”声,可那表情分明不好过。
到了天津,也就是他们比赛的地方。老周的病情已经恶化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了,院长又不敢让他冒险了,可是他还是坚持。失忆的老奶奶在老周人生的最后也算是给了无数的温暖。
比赛很成功,他们的《照镜子》获得了全场唯一的满分和满堂喝彩,虽然在比赛过程中,老周已经很难继续进行。所有人又是眼泪,又是欢笑。主持人让他们说参赛原因时,老周说,是为了能进决赛,到日本找女儿,想当面道歉,不想带着怨恨离开这个世界,如果女儿听到了自己的道歉,就是死也不遗憾。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长时间掌声。
场内欢喜,场外思绪万千。电视机前的人也被他们这群执着的老人软化了,眼泪不自觉的滑过脸颊。
可是老周的人生似乎注定在此快要终结了,老奶奶一直擦拭着老周脸庞的污渍。他们一群人去了大海,他说他已经心满意足。在他期盼的海边日出前,以遥望日本的姿态带着遗憾永远的合上了双目,在场的所以人都哭了,所有人。所有人都清醒地沉默着,仿佛都在思考着自己的去处。花开了,太阳升起了,可是人走了,花在来年还会盛开,太阳隔天还会升起,可是人却不会再次出现。在他们的思绪里,船徐徐飘过海面,然后远去,正如老周。
老葛为老周拍了一个节目,老葛父子的关系也终于缓和。在老周的照片前上演了一场日出,那正是海边的日出,有海浪,有流星,有船,有太阳。看着他们凝重的神情,连我都觉得分外严肃和庄重。分明看到照片里的老周笑的一脸天真和灿烂。
影片最后花絮里,一一出现老人们慈祥而安宁的面孔,面对镜头,都还有羞涩之心。
这部影片让我多次泣不成声,这样的情况以前只有被母亲狠狠的骂过才可能发生。其实这影片只是让我想到亲情,想到衰老,想到死亡。我并不痛,可是却有某种物质恶狠狠的撞击到了我的心脏,我停不住眼泪,好像不受我控制似的。
父母与孩子的爱从来不对等,亦不公平,当然也谈不了对等和公平。有些东西生来就是公平的,比如死亡,曾在某处看到过一句话,“死亡是大自然最后的公平”,没有人可以逃离,又比如时间,没有谁的时间比谁的时间珍贵,没有谁的时间比谁的时间更快,只有谁的时间用到了最大化。
没有人愿意去接触死亡这样沉重的话题,可是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就不得不正视。没有人愿意在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的时间里安静而宿命的等待死神光临。没有人愿意在死前仍旧不能完成人生最后普通而平凡的意愿,然后还要带着这样尖锐的疼痛离去。
在偶尔平凡的幽默里讲述不一样的老年,用简洁通俗的语言描绘着人生最后的欢乐,用沉重哀怨的声音记录着世界异样的光芒,以无言而无助的姿态表达着对时间的无声愤怒,用多次难得的沉默去陈述老人们被忽视的微小梦想。每帧画面,每个字眼,每个音符,都是导演对于人生深深的致敬。
文档为doc格式